世界通讯!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阿里云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6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复旦大学接受媒体采访时

6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复旦大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阿里云 ,从另一角度来讲也从没离开过云计算,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领域)做贡献。”

当天,复旦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未来将在科研融合创新、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促进AI for Science从原始创新到应用落地的全链路发展。


(资料图片)

同日,由双方共同打造的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也在复旦大学正式上线。

王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与复旦大学的合作将他与阿里云的关系拉得更近。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属于复旦的计算平台,更是“计算,因为在复旦而创造了未来”。他高度评价了CFFF平台的公共云部署模式,认为这是中国也是全球第一次让高校能拥有和科技巨头一样的研究计算平台,让研究真正进入计算驱动的时代。

公开资料显示,智能计算相较通用计算的投入成本、技术门槛更高,各环节投资规模合计可能高达数百亿元。可以说,智能算力成本是通用算力的10倍以上,非公共云的模式变得不可持续。

王坚在接受采访时数次表示,此次合作与他投身云计算的初心“一脉相承”,即希望每个人在“计算”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计算”来创造价值。

在王坚看来,复旦大学和阿里云的合作是产学研协同的创新。CFFF平台在公共云上部署,对于高校建设科研计算平台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学校能拥有和企业一样的算力基础设施,公共云是非常重要的保证。”王坚表示,公共云在开放的同时保证安全,而这样一个新型的“大科学装置”,其运维必须借助公共资源,才能高效低成本地完成。

据悉,阿里云此次为CFFF平台上线提供了逾百人的工程师团队和运维人员的支持。阿里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以公共云模式为复旦校内多学院的多个科研项目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计算,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

根据双方此次签订的合作协议,基于复旦大学在基础学科的深厚积累,以及阿里巴巴在大模型计算领域的平台化优势和高质量算力上的工程能力,双方将进行科研融合的创新实践,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融合创新计算平台。

双方还将共享大模型底层能力,探索AI for Science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大气科学等多个科研领域应用中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模型合作、数据合作、联合攻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图片新闻